鄭紅光:一把大勺烹出華特味道
1965年出生于福建三明建寧縣不知名小鄉村的鄭紅光曾在1984年入伍,當兵13年的他將一場“戰役”打了35年,至今仍未退下前線。
紅光師傅每天的工作都似一場“硬仗”,56歲的他是一位樸素平凡的廚師,56歲的他肩負著華特控股集團總部近200名員工每天的伙食問題,這場近乎1敵200的“烹飪戰”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可能是巧合,1985年紅光被臨時調至部隊后勤處,后勤部長是山東大漢,紅光蒸的一手好饅頭深得部長喜愛,再加上很多戰友都特別喜歡他做的飯菜,紅光就被留在了炊事班,一干就是7年;
可能是宿命,1997年轉業至廈門市公路局時紅光故意隱去了7年炊事班的經歷,98年中秋,以前的戰友推舉他露一手,結果僅露一手便牢牢抓住了眾同事的胃,第二周便又被調往了公路局食堂做主廚;
可能是緣分,2012年紅光所在的公路局機械處經改制后一路走來已成為華特控股集團子公司——大成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紅光也因此成為了華特控股總部員工人人喜愛的那位華特大廚!
一把大勺釋有才
紅光師傅的飯菜究竟有多可口?大成檔案中心負責人林秋云回憶道:“1999年在龍巖汽專線第一次吃到紅光做的飯,那個項目做完后一直對紅光的手藝念念不忘,2011年聽說紅光要回來廈門煮飯,你都不知道我有多開心”!據林秋云回憶,當時的業主、監理單位去到項目部,都主動要求、要在項目食堂用餐,堅決不下館子,可謂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沒辦法!紅光的廚藝真的是遠超過當時項目部周圍那些飯店!可為項目部節省了不少招待費呢,用他的大勺!呵哈…”說著,林秋云不禁樂了起來。
要說紅光那把大勺引發的樂趣,必定不能少了大成行政副總監周敏分享的故事。某次,紅光師傅做了爆炒豬舌,幾位男同事為了能多吃幾塊,便與同桌的女同事打趣道:“豬從來都不刷牙,舌苔可是相當厚噢”。一言作罷,幾位女同事竟然真被唬住,只留下幾位男同事吃得樂開懷。“同事劉敬產假期間老覺得自己婆婆煮的飯菜不合口,又不敢說、又吃得不香,搞得老人家緊張兮兮的。”周敏分享道,話語間點點頭補充:“都是被紅光‘慣’壞的,他煮的菜真是好吃又營養!”
每天一個蛋、一斤青菜、一塊豆腐,這是紅光分享自己在部隊學到的必備營養搭配。“同事們工作都很辛苦,如果吃不好那就很麻煩。紅光每天寫菜單都認真對比,除了不能重樣、考慮價格外,他還會著重考慮營養搭配的問題!從來不應付、不草率!”大成后勤總務、紅光師傅十多年的搭檔王進仙非常認真的講道。
掄了三十多年的大勺,在做菜這件事情上,紅光師傅有著一項非常過人的技能!大成員工于曉融說:“紅光的專業素養及能力特別高,記得有一次我們外出活動,吃到一道菜,就嘗過一次,后來的某一天紅光就能把它搬上我們的餐桌了。”可能有讀者會覺得現在的網絡這么發達,隨便搜索一下不就有菜譜了?那您就還真會錯意了,華特這位紅光師傅在做菜上的最大技能還真不是“復制菜”,真有如古人庖丁那種僅嘗一次成品菜便能完全復制菜品的人,可能只存于傳說里。
“其實我并沒有復制菜的能力,像曉融說的那種情況,其實是我回家后查看了很多資料,在家試驗了很多次才成功的。”紅光師傅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他復制菜的真相,原來是源于“主動學習創新、不斷試驗積累”的基礎,對此,包括林秋云等很多每天一起上下班的同事都深表感慨——每天在班車上紅光只要拿手機在翻看就一定是在學習與做菜相關的知識!
華特瀝青采購部經理楊揚談及紅光師傅時語氣不禁有點小自豪:“吃紅光師傅做的飯菜5年多了,到現在常常還有驚喜菜色,每天還對工作餐有很大的期待,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同朋友們聊起我們食堂時真是自信滿滿,真的謝謝紅光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周敏感嘆道,紅光師傅可為師三者。其一是單純的掌勺做菜方面;其二是他那種敬業的態度;其三,便是他那種“主動追求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精神”!“紅光那種主動學習追求卓越的態度,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你們年輕一輩,更應該靜下心來好好體會,全面成長很重要,但必須要有一項是你們自己的專長!”周總非常真誠的在采訪最后說了這番話。
人人喜愛映品德
“同事們對我的評價肯定都偏高了……”談到華特員工們對紅光師傅的評價他連連擺手,并補充道:“但走過那么多地方,確實大家都還蠻喜歡我的,有這種幸福感就滿足了。”
“但大家都還蠻喜歡我的”,紅光師傅說的輕巧,然而這世間各式各樣忙碌奔波的人兒,最終除了身體健康外不就為個被他人認可及喜歡?
從1999年的龍巖汽專線說起,當時項目上的條件和現在完全沒法比,連衛生間都僅有一處。“真的很難想象當時衛生間都是男女混用,而且經常會出現堵塞不通的問題!那,基本每次都是紅光默默去處理了,一些各種七七八八的垃圾都是他收拾干凈的。那些完全不是他的職責,他真是一個道德修養很高的人!”回憶那段往事時,林秋云目光中充滿尊敬。“還有一件事情,記得紅光當初剛從海滄肖云聰(當時的項目經理)那個項目調回總部時,項目上很多同事說懷念他的手藝,周末他就去海滄那個項目部義務支援,滿足同事們的愿望!”說完稍頓,林秋云又補充了一句:“這種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2012年就開始搭檔的幫廚楊月華很樂意聊起紅光師傅:“從來沒見過他有師傅的架子。在廚房,自己手頭上的事情暫時忙完,哪里忙起來去哪里,不會說我是師傅我就只炒菜,所有人都忙完了,他還總要再檢查一番才肯休息。他真是沒什么可挑的毛病,相處起來很舒服!”
公司每次外出活動,紅光師傅都自備很多美味與大家分享,沿途也經常會自費買一些水或水果等分享給大家。同事徐文君對此深有感觸:“有次我們組織去湖南,爬了一上午的山,正是炎熱夏天,也正好中午,爬到目的地的時候大家都喘著大氣,沒想到紅光比我們早到目的地,為我們買了多汁的黃桃,而且還一個個都洗好了,正好解了大家的渴和累,頓時感覺很溫馨。”
諸如上述的故事數不勝數,同紅光師傅聊起來基本都只見他擺擺手并表示是小事情,不值一提,唯獨聊到關于孝敬父母時,紅光師傅的眼神突然不一樣了,眼睛里似乎煥發著光亮。
“老人家是一定要孝敬的”!說這句話時紅光師傅最為擲地有聲。紅光岳父家只有三位女兒沒有兒子,結婚后紅光和妻子便同岳父岳母一個屋檐過日子擔負起了岳父岳母的贍養職責;故土家中老母親今年已高壽87歲,這些年不能常伴于母親身旁一直使他深感愧疚。
“聽秋云姐講,您母親在老家所有的費用開銷也都是您擔負的?”
“我們兄弟5個,目前只有我一人在外面有份工作,家里的兄弟們都靠種點田維持生計,生活很不容易!對母親應該孝敬,對兄弟也要好!我只是出點錢,他們給予的陪伴才是大孝!不能陪伴母親,花再多錢,這心里總有些難受......”紅光師傅說著表情突然顯得凝重起來。
紅光的困難
采訪鄭師傅到最后實在覺得他不容易,便想了解下他工作中有沒有什么困難或者什么建議要給公司的,他說:“我現在就只是很擔心一個問題,我現在身體還可以吧(頓…),我就整天在擔心,到時候我身體要是病個十天半個月怎么辦”,說完還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像您這么久從來都沒請過假”?!
“我岳父去世的時候,叫我戰友來幫了兩天;但要是時間長了怎么辦?我那個戰友經常出去拍電影。”
“我去年年底有一次,拉肚子,掛瓶掛到早上7點半,趕緊打的來公司上班,到廚房炒完菜我連鍋灶什么都沒洗,實在挺不住了,一個晚上沒睡覺身體還沒恢復,就是這樣,沒辦法,大家得吃飯啊!我女兒結婚的時候也是請了兩天假......”
聽著聽著不禁有點淚目——讓他提困難,提的卻是公司的困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