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入職華特,2015年獲評華特優(yōu)秀員工,2018、2019年連續(xù)兩年獲華特匠人獎。他平時話不多有時甚至有些寡言沉默,可能總是在思考專業(yè)范疇的東西吧,每當遇到道路施工相關技術問題時,他往往會變?yōu)椤霸挵A”,讓人眼前一亮,他便是本期我們華特面孔的主人公——胥亮。
嚴謹謙遜技術人
胥亮這個名字在華特似乎沒有太多員工知道,但提起“胥工”很多華特員工都會豎起大拇指,都知道華特技術中心有位挺厲害的胥工——瀝青混合料領域一位相當專業(yè)、熱情好學、樸實謙遜的工程師。
“胥亮第一眼看上去,就是一個讓人覺得信任、放心的人。這個信任和放心不單單來源于胥工的人品,還來源于他對技術的專業(yè)和鉆研。總之,混合料方面有任何問題,直接請教胥亮就好。”華特控股運營總監(jiān)高樹豐如是評價胥亮。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胥亮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便是路基路面(長安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yè)——偏重瀝青路面研究),科班出身的他對自己的研究領域總是熱情滿滿、有著非常清晰的學習規(guī)劃。胥亮業(yè)余時間基本都在讀書——考證的話就讀相關專用書;做課題的話經(jīng)常翻看文獻,看別人都是怎么做的,做的成果如何,避免沒有必要的重復,全力打開自己的思路,研究開發(fā)基本以這個方式為主;如果單純要拓寬知識的話,他會經(jīng)常看大學、研究生的教材。“教材有經(jīng)過嚴格的審查基本不會有錯,不像文獻不一定都是對的。術業(yè)有專攻,很多自己本專業(yè)外的相關知識都只是一知半解,拓寬新知識一般就把住教材,讀文獻很可能會在某些點上被誤導。”胥亮說話總是如此嚴謹謙虛。
很多人都是說得好聽,胥亮卻是切實做得好看,旁人眼里樸實謙遜的品質似乎已經(jīng)融入他的骨髓而形成一種習慣。2016年在非洲,當時一個黑人司機開著一輛小農用車,載著一斗冷補料去RDA指定的地方進行實驗。因為當時工人都在忙項目,所以沒有人跟著去,結果到了現(xiàn)場,那個黑人司機認為自己在當?shù)厥且粋€高級技術人員(因為會開車),所以拒絕幫忙進行坑槽切邊、清理、鏟冷補料等等的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胥工沒有說話,直接自己拿過這些設備干了起來。后面王志明總(當時海外項目經(jīng)理)過去看到了這個場景,便告訴那個司機會開車算不了什么,胥工才是這里真正有技術的人。胥工當時還一直說沒關系沒關系,說他剛好自己也操作一下,看看這個產(chǎn)品的實際使用性能……
總是充滿熱情而好學,時刻保持樸實而謙遜,胥亮能成為一名具有較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技術人也就不難理解了。但很多同事對胥亮豎起大拇指更是因為他作為一名引路人的良苦用心。
傾心相助引路人
很多同事談起胥亮時都會提及“分享”這個詞語。印象最深刻的是同胥亮搭檔多年的同事朱鳳琴同胥工的一個小故事——有次朱鳳琴向胥亮請教一個問題,他非常系統(tǒng)地回答了。結束后胥工說自己那里有些資料寫得不錯,回頭發(fā)給朱鳳琴,可以讓她再看一下。“通常人家說‘回頭’我都不會放心上,因為說回頭一般都沒有下文了。結果幾天后,胥工不僅把把資料發(fā)給我,還表示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討論。工作中類似的事情特別多,他從來不吝嗇去分享他的知識和技能,能幫助他人的,一定盡己所能。胥工很樂于分享,真是……”朱鳳琴講至此處時自然的臉上掛起一絲暖暖笑意。
在懂行的人群里講述清楚自己的專業(yè)觀點可能得心應手,然而要將自己專業(yè)領域的東西讓初學者或者領域外之人清晰理解卻并非易事,,胥亮非常善于后者。高樹豐說胥工總是會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或其他什么方式來闡述那些專業(yè)的東西,關于這一點我也曾親眼見識過。也曾有幸被胥工帶至瀝青混合料拌和現(xiàn)場,當時是第一次見瀝青拌合樓,胥工囑咐我先自己大體觀察一下,兩三圈下來心里沒有一點疑惑,因為門外漢根本什么也看不出來。這時胥工走過來拍了拍我肩膀:“從這邊給你說起吧,看……”,跟著他的思路“走”了一圈下來,神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竟能大體明白整個拌合樓的工作程序及原理。
后來一直思索,胥工為何會如此善于分享引導?是因為他對知識吃的足夠透?采訪了很多曾經(jīng)他的“學生”,大家表述最多的是——因為胥工是傾注心血在考慮怎么帶好“學生”的!新接到一名“學生”,胥亮會認真先和他切磋一二并據(jù)此為其制定培訓計劃,給出學習指導意見后會至少三五天進行一次交流及時幫其總結修正,對于重復出現(xiàn)的問題胥亮也從來不吝給予耐心作答。胥亮說,“誰都會有思維短板區(qū)。”不僅如此,胥亮還會經(jīng)常以大哥哥的身份分享一些寶貴的生活乃至人生經(jīng)驗。前同事小蘇說:“雖然已經(jīng)離職一年半了,雖然胥工講的很多理念和我的價值觀并不是高度契合,但我依然尊重他、感激他,因為他是對我付諸過真心的導師前輩、同事朋友!”
身體力行匠心人
最好的教導莫過于以身作則,作為胥工的“學生”之一,他親力親為很多事情所展現(xiàn)出的優(yōu)良品質都曾深深鼓舞過我,最為之佩服的莫過于他對于“匠心”的堅持!
匠心或許是一種堅守。借用朱鳳琴的話——“在工地試驗室,把從現(xiàn)場取回的幾百千克石料,每一檔都一份份縮分(以特定的方法將石料分為實驗需要的克數(shù),理論上縮分后的石料集配和縮分前一致,屬于慢工細活)至幾百或一千多克,一天重復五六次,一個15平米左右的小房間,全是大大小小的盤子,就為了精確采集到每一批破碎出來的集料顆粒級配。高要求的人,從不會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就調整自己的標準。”
匠心或許是一份責任。胥亮孩子2歲左右,正值調皮搗蛋時期。“有次小寶貝不小心磕到自己,去醫(yī)院縫了好幾針。胥亮當時手頭正在處理一項任務,愣是等任務完成了才說明情況去了醫(yī)院,凡事以公司任務為先。”華特技術中心副主任蔡智慧補充道:“因為胥亮踏實辦事的作風,我們放心!”
匠心或許是一份擔當。有次技術中心同事們去做技術服務,凌晨12點多才出發(fā),到達工地后胥亮讓其他同事先休息,獨自在現(xiàn)場跟到天亮,白天施工又繼續(xù)奔前跑后。“直到那天下午5點多往回走,他才在車上開始休息。”朱鳳琴說著說著突然語氣變得異常認真,頓了頓:“沒有人是鐵打的,胥工不過是因為多了一份擔當,便決心要全力以赴。”
匠心并不是多么華麗的詞藻,也并不是多么遙不可及的東西,匠心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身邊類似胥亮這樣的同事身上,鼓舞著、勉勵著我們!
我覺得胥工代表了一種精神,就是那種少吹牛、多干事、并且能從這些外人看似普通甚至枯燥的工作中找到激情并創(chuàng)造價值的精神。
——高樹豐
因為你踏實的辦事作風,我們放心;因為你帶頭肯干的態(tài)度,我們放心;因為你勤奮的態(tài)度,我們進步……
——蔡智慧
工作中有這樣的同事,生活中有這樣的朋友,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會變的簡單,讓人輕松愉快。
——朱 明
胥工真的是一個特別優(yōu)秀的榜樣。與他一起工作,你會不自覺地想要精進自己,因為你稍微一懶惰,可能就跟不上他的步伐了。
——朱鳳琴